close

近幾十年人類在工作及生活壓力下,對於美食的慾望大大提升,下班後、假日、特定節日聚會及慶祝一定先打電話約好餐廳,而絕不可能一群人約去健身房運動。

當看到網紅或Youtuber,拍了一張下午茶的唯美照片或是介紹哪一家甜點特好吃,我們總是會被吸引,或著陪著另一伴去吃;尤其愛吃甜點女人常說:「甜點是另一個胃」,不論正餐已經吃的多少,還是可以在最後吃一份甜點蛋糕,做一個完美的ending

 

甜味人生真的幸福嘛?

甜食確實可以讓人快樂有幸福感,不過這都是短暫的欺騙而已,精製糖sugar存在許多的加工食物當中,尤其是甜點類、含糖飲料及零食餅乾等,不知不覺就吃下許多糖,在各種研究中證實精緻糖對於血糖控制、血壓、心血管、肥胖、脂肪肝等各種慢性病有關,因此目前WHO建議一天精緻糖攝取為總熱量5%,如果以一天熱量需求1600-2000大卡的人,大約20g-25g糖,很容易吃太多。

對於糖尿病的人需要血糖控制,肥胖的人想體重控制,但又不可能完全忌口,不吃甜的食物,因此,才會發明出甜味劑的出現,可以作為一個替代的方式。

 

何謂甜味劑Sweeteners?

甜味劑通常又稱為代糖,甜味劑因為甜度較高,用量較少,因此可以用較少的量達到一樣的甜味感覺,甜味劑大致上會分成三類,第一類糖醇類,熱量低;第二類天然甜味劑,利用天然植物萃取物;第三類為人工甜味劑

人工甜味劑的潛在危險性

人工甜味劑雖然有安全建議攝取量,一般也不會吃到太多,但一直以來尚無法排除安全上的疑慮,不斷的有研究爭議討論。近十幾年,人工甜味劑開始進行更多研究,假設低熱量甜味劑影響甜味代謝的能力,進而會破壞動物的適應甜味食物的能力。動物實驗結果,人工甜味劑可能會增加食物攝取、降低食物生熱效應、增加體重及體脂肪、降低葡萄糖的耐受性及GLP-1,尤其在男性、遺傳性肥胖、西方飲食含高熱量、高脂肪及高糖食物之動物更明顯。

近幾年部分研究懷疑人工甜味劑有些安全性的疑慮,擔心長期食用,可能與心血管代謝、淋巴瘤、白血病、膀胱及腦癌、慢性疲勞症狀、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有相關。美國FDA及歐洲EFSA對於阿斯巴甜和糖精評估致癌性、體重增加、血糖控制及腸道微生物影響,甚至可能對腎臟自由基產生毒性有關。

 

目前為止一般人蔗糖素攝取低,對於生長、發育、繁殖、神經及免疫毒性、癌症及腸道菌叢等為安全的;不具致癌性。

如何安全選擇甜味劑?

綜合目前為止所有甜味劑的研究,最為安全的甜味劑建議還是以第一類糖醇類及第二類天然甜味劑為首選;人工甜味劑有好幾種,以表格顯示種類來看,糖精跟賽克拉馬已經證實有危險性,而糖精跟阿斯巴甜部分研究開始疑慮是否有安全上的問題。

 

蔗糖素及醋磺內酯鉀在未來可能也備受挑戰,雖然目前運動蛋白粉仍以此兩樣作為甜味劑使用,但無須過度恐慌,部分高蛋白能量棒,已開始把人工甜味劑蔗糖素等改成天然的甜菜菊及赤蘇糖醇,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健康風潮帶動。

 

溫馨小叮嚀:

甜的味覺是可以訓練改變,從全糖、半糖及無糖是一個漸進過程,讓身體慢慢地適應健康的飲食習慣,把非必要的精緻醣類遠離生活,所以盡可能還是不要選擇甜味劑,如果真的選了還是以糖醇類及天然甜味劑為主

 

 

參考文獻:

  1. Low-calorie sweetener use and energy balance: Results from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animals, and large-scale prospective studies in humans. Physiol Behav.2016 Oct 1;164(Pt B):517-523.
  2. The potential toxicity of artificial sweeteners. 2008 Jun;56(6):251-9
  3.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2017 Jul 17;189(28)
  4.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n the safety of sucralose. 2017 Aug.
  5. Sucralose Non-Carcinogenicity: A Review of the Scientific and Regulatory Rationale. 2016 Nov-Dec;68(8)
  6. The safety and regulatory process for low calorie sweete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Physiol Behav. 2016 Oct 1;164(Pt B):439-444.
  7. Biological fate of low-calorie sweeteners. Nutr Rev. 2016 Nov;74(11):670-689
  8. Nephrotoxic Effect of Aspartame as an Artificial Sweetener: a Brief Review.Iran J Kidney Dis. 2017 Oct;11(5):339-343.

圖片來源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tbm=isch&source=hp&biw=1340&bih=722&ei=ZB5wWvx2ytvxBZiWhegJ&q=%E7%94%9C%E5%91%B3%E5%8A%91&oq=%E7%94%9C%E5%91%B3%E5%8A%91&gs_l=img.3..0j0i24k1l9.709428.710199.0.710929.4.4.0.0.0.0.360.607.2j1j0j1.4.0....0...1ac.1j4.64.img..1.3.556...0i30k1.0.YGfFO6L9a9k#imgrc=1fwwM8Nd4N3HTM:

arrow
arrow

    黃韋堯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