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56%有腸胃道系統問題(腹瀉、便秘及腹脹)、50%有胃部不適問題、25%不知道腸胃道問題,腸道是身體最大器官之一,腸道菌重約1.6kg,腸道菌總數100兆甚至比人體細胞數量還超過10倍以上。
何謂益生菌Probiotic?
俄國微生物學家依里麥契尼可夫(190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證實,有害
之腸內菌易使人感染疾病、加速人體老化,因而主張利用有益細菌取代有害細菌。在其旅遊巴爾幹半島-保加利亞長壽區時,察覺當地人安享難得的古稀之年,並有食用大量優酪乳的習慣,發現飲用優酪乳與長壽的關聯性。
好菌原本存在我們腸道之中,不過因為壓力、外食、喝酒、熬夜、刺激性食物、加工製品、缺乏蔬菜纖維、高油脂飲食等等因素,造成我們腸道的菌叢失衡,人體腸內增殖大量有害的桿菌,失去好菌生長之營養源,造成腸內菌相之不平衡,有害的腸桿菌分泌nitroreductase、glucosidase、glucuronidase等酵素,將膽鹽及脂肪轉化成亞硝胺(nitrosamine)等致癌物,致癌物的累積導致腸壁黏膜功能降低、大腸癌機率上升、腹脹、拉肚子、易胖、情緒不穩定、疲勞、慢性發炎及各種身體不舒服的問題,因此培養好的菌叢對於人是很重要的,不只是單純影響到營養吸收率,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益生菌定義活體微生物,食用一定數量之後,具有營養以外保健效益。
如何選擇好品質來源的益生菌?
產品開發接觸過原料商才知道背後秘密,原來市面上大都是益生菌為了便宜省成本,都使用是台灣產地,台灣製的益生菌來源非常的多,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品質不一、規模較小、原廠資料少、專利少甚至沒有、無相關功效研究佐證、無包埋/耐酸/耐鹼報告等等,一模一樣的益生菌,菌種來源不同就會落差很大,在所有原料都如此,產地決定品質,因此,選擇產地及完整資料來源的益生菌是最好的保證。
適合益生菌的種類和數目?
益生菌的種類和數目是決定功效的最主要因素,益生菌的菌種建議5-10種,只有單一菌種或2-3菌種,很難達到足夠效果,每一支菌都有自己代表的主要功效,不是十項全能,相反的,菌種不是越多就代表越好,10幾種以上也有可能造成互相競爭影響,品質不穩定。
益生菌的種類大致上可以分為改善腸道功能、輔助調整過敏體質、改善情緒、改善泌尿道感染等,大家常聽到的養樂多中就含有比菲德氏菌,所以要清楚益生菌菌種的功效,才能改善目的,以下提供功效研究較多的菌種,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型,Bifidobacterium(雙歧桿菌屬或比菲德氏菌屬)及Lactobacillus乳酸菌屬。
比菲德氏雷特氏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
比菲德氏龍根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酪蛋白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
鼠李糖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雷特氏乳酸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嗜酸乳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糞腸球菌 (Enterococcus faecalis)和屎腸球菌 (Enterococcus faecium)兩款菌種,被規定於2018年7月後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可能會與抗藥性相關影響,傳統上添加是因為便宜,為了菌數高而添加。
菌數如果小於100億的都偏少,建議至少200億以上的益生菌菌數,品質效果才會較優,大家要注意的是每一包或每一顆膠囊的菌數量,有些產品行銷會用一整盒的菌數,非你每次吃下去的份量
益生菌完整的背景
益生菌必須能應具備以下基本特性,以確保在體內腸道發揮功能:耐胃酸性、膽汁安定性、在腸道之黏附性、在腸道之增殖性、抵禦外來病原菌之能力、安定性、菌相維持(共生性)。
益生菌包埋技術史:
1.無包埋
2.內層包埋型
3.微膠囊化
4.特殊雙層包埋運動蛋白質及多醣冷凍保護:10倍益菌存活率
第一道保護層:包含胜肽/蛋白質複合物,形成PH酸鹼值活菌釋放機制,保護活菌順利通過胃到腸道
第二道保護層:膠質或纖維素包覆保護抵抗濕度、耐高溫(可達60度)及其他因素,保護抵抗胃酸膽酸達70-80%存活率,穩定性提高
耐胃酸及膽酸70以上存活率,耐熱穩定性70以上存活率,高定殖吸附黏著在腸道80%,模擬腸道動力學存活率最高可達100%,特選適合東方人飲食提高益生菌存活率,超越市場每天高頻率基因菌株鑑定,確保品質安全性
好的益生菌產品條件
1.菌數達200億以上為佳
2.菌種5-10支
3.添加益菌質可提升益生菌效果,例如:果寡醣
4.來源產地明確且實驗佐證資料完整
5.是否有其他配方加強功效,例如:葡聚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