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保健食品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要吃保健食品?吃天然食物可以嗎?

當然,是有差異性,之所以高濃度萃取成保健食品達到有效性,就是要濃度含量夠高,例如:葡萄皮萃取的白藜蘆醇如果只吃葡萄是吃不到、膠原蛋白沒有經過特殊處理後分子變小也無法只靠食物就吸收體內等

 

大家要先了解食物、保健食品及藥品的差別性,很多人會誤以為保健食品就是藥,所以不敢吃,但其實保健食品歸類在一般食品,舉例:今天食物當中肉或蛋含有維生素B12,保健食品B群含有較高的維生素B12,診所也會使用高劑量的維生素B12藥類去治療神經痛的問題,但是如果你想靠保健食品的維生素B12可能需要吃到10顆,這就是劑量含量的差別性。

 

為什麼現代人需要保健食品?

環境因素造成,空氣及水質汙染的狀況越來越嚴重,連食物本身因為土壤種植等其他因素,營養價值都降低;基因風險由家族遺傳造成,現代可以做基因檢測去預防許多慢性病的風險管理;外食飲食不均衡,食物過度精緻化或是添加了各種食品添加物,增加不必要的精緻糖或高油脂的攝取,造成慢性肥胖及發炎等身體問題;作息晚睡可能因為工作關係或壞習慣,晚上是身體修復最重要的時間,日夜顛倒讓身體賀爾蒙失調;壓力來自工作或生活,讓身體的壓力性荷爾蒙增加,代謝改變;應酬喝酒抽菸或聚餐,讓身體負擔加重

 

健康食品與保健食品差別?

健康食品也就是有小綠人標章,指具有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其具該功效之食品,健康食品經由查驗登記及許可證書,具有功效不能是療效,功效目前分為13,包含護肝、抗疲勞、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免疫調節、骨質保健、牙齒保健、延緩衰老、促進鐵吸收、胃腸功能改善、輔助調節血壓、不易形成體脂肪及輔助調整過敏體質。

健康食品有分為兩軌小綠人標章,第一軌產品需執行安全性、功效性及安定性試驗,會依照產品的型態等而需要做檢測項目不同,證實安全性和功效姓;第二軌成分已由學理確立產品保健功效,魚油(可降低三酸甘油脂)及紅麴(可降低膽固醇)

可以上網衛福部查詢到申請合格的產品,雖然很多也都是動物試驗證實有效,不代表人一定有效,但是以初學者來說可以選擇小綠人的食品是不錯的方式,例如:無糖高纖豆漿或燕麥片都是常見的小綠人食品。另外提醒:有些綠茶標示不易形成體脂肪,不是說你坐在辦公室就可以瘦,它可以幫你先將脂肪分解出來,最好方式是喝完綠茶去運動效果最好,否則沒有去燃燒,分解出來的脂肪還是會合成回去。

 

保健食品定義未涉及誇張、易生誤解或醫療效能,也不可能提及器官或身形改變等,在台灣法規規定算很嚴格,基本能使用字句:幫助牙齒骨骼正常發育。幫助消化。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改變細菌叢生態。使排便順暢。調整體質。調節生理機能。滋補強身。增強體力。精神旺盛。養顏美容。幫助入睡。營養補給。健康維持。青春美麗。產前產後或病後之補養。促進新陳代謝。清涼解渴。生津止渴。促進食慾。開胃。退火。降火氣。使口氣芬芳。促進唾液分泌。潤喉。

 

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的保健食品

吃完保健食品至少3個月內應該身體要有感覺,甚至好的保健食品幾周內就會有體感,舉例:A品牌B群吃了3個月都沒有提神的感覺,那就應該要換一家B群試試看,有可能B群的原料不適合,或者你身體根本不是因為缺少B群而沒精神,所以現在很多產品設計都以複方為主,因為有時間不是缺法單一營養素,例如:關節不好,補充鈣質可能不夠,需要搭配維生素D3及軟骨素等其他營養素複方更有效。

 

保健食品吃的目的、時間、群族及階段

很多人吃都不知道為何?甚至是吃心安的,有不少人認為:「保健食品真的有用喔?我還以為是吃安心的」。

吃的目的性,例如:益生菌應該就對應到排便有感、鈣片應該關節要有改善。吃的時間性,例如;酵素有分餐前的較溫和日式風格液體類酵素、餐後酵素較歐美風格效果較強針對吃大餐、睡前酵素針對睡眠及修復等。適合誰吃,不同的族群吃就不一樣有效果,例如:Q10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可以增強運動能力,但對一般人的運動能力沒有幫助。吃對適合,保健食品太多,每個階段應該找比較需要的吃就可以,減少身體的負擔,例如:年輕人可能針對眼睛疲勞精神方面、中老年人可以找關節及抗老化、魚油可以降低三酸甘油脂對於膽固醇就沒有直接明顯效果。

排便需要的酵素、益生菌、水分及益菌質基本四款,除非特別飲食很無油料理控制,才會特別建議要適量的油脂可以去潤滑腸胃道,要確認自己無法排便的問題才可以解決。益生菌ABC(例如:B菌的比菲德氏菌)針對腸道功能,輔助調整過敏體質LPLGG菌,改善情緒或泌尿道感染的益生菌又不同。

 

挑選好保健食品3原則7步驟

一個好的產品3原則:有效(體感)、安全、特色

安全的部分除了檢驗第三方檢驗重金屬、塑化劑、西藥及農藥等之外,也要了解目前最新法規規定的原料,例如:1101月開始食品不得使用阿勃勒番瀉葉、1087月益生菌中的球菌也不可以成為食品原料。

 

一個好的保健食品7步驟:

1.選擇天然萃取非化學合成原料

2.越少食品添加物越好

3.產品原料比品牌更重要

4.第三方檢驗安全性是否有更新

5.小包裝好攜帶,避免潮解氧化影響

6.機能性原料專利及功效性、添加量純度、單方或是複方

7.了解產品特性、配方設計理念及市場優勢、體感、搭配正確飲食及生活作息

 

成分盡量天然萃取,相較傳統化學合成營養素,吸收率較高且負擔低,例如:維生素B群換成酵母萃取B群、維生素C換成西印度櫻桃萃取C,可以從產品外包裝的成分去看是否有額外添加化學添加物;產品原料來自哪一國或品牌相較於產品本身更重要,而不要花錢買產品品牌,產品的品牌不代表就會用好的原料;第三方檢驗報告要確實有定期更新;傳統上都是很多顆為一罐,甚至超過100顆以上,而台灣環境潮濕開封後很容易變質,營養價值會流失很快,最好的是少量或是單包裝更穩定;機能性原料日新月異,每隔段時間研發出的新原料效果可能會更好,在行銷上原料專利跟來源產地也是一個關鍵,如果是單方的產品例如:維生素C就需要劑量足夠才會有效,但複方搭配設計概念有時候不會看單一成分含量,而是整體效果體感;最後要知道產品在市場上的優勢和特色,如果產品沒有效也要評估是否飲食或作息有問題,例如:減重相關產品吃了後飲食反而大吃變更胖、豐胸相關產品卻又一直喝咖啡、膠原蛋白產品卻沒有飲食足夠熱量及蛋白質為基礎。

 

不是看品牌、明星代言、廣告或行銷話術有多吸引人,很多時間曝光越多的產品反而就是越沒效的,而是自己真正了解產品本質且對自己有效才是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

arrow
arrow

    黃韋堯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