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腸道抗發炎

腸道除了營養吸收之外,就像一個屏障保護著身體,腸道微生物菌叢會影響到身體抗發炎和促發炎平衡,微生物對營養競爭作用,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是典型的腸道免疫系統失調造成,除了局部免疫反應之外,也會藉由免疫相關物質影響全身,例如:糖尿病、關節炎、代謝相關疾病、癌症、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等有關。

 

動物實驗發現攝取高飽和脂肪、糖、鹽及低纖維的飲食,會增加身體的發炎狀態;其他研究也發現食品添加物包含膳食乳化劑、抗菌劑、人工甜味劑等,會促進腸道通透性,增加腸道細菌黏液及內毒素造成發炎,相反的,攝取纖維及色胺酸會促進腸道健康

 

長期的飲食調整可以讓腸道菌群變好,但是短期飲食混亂會快速負面影響;此篇綜合研究整理173種飲食因素及1425人腸道狀況(克隆氏病、潰瘍性結腸炎、腸躁症及一般人),結果發現蔬菜、水果、紅酒及穀物等多酚可以促進腸道好的菌叢抗發炎,而酒精會造成腸道好菌減少及內毒素產生,提高腸胃肝癌症機率,所以紅酒重點在於多酚不是酒精。

 

植物性蛋白質攝取是有益處的,動物性蛋白質通常伴隨飽和脂肪造成腸道雙歧桿菌減少,腸道發炎疾病者的腸道雙歧桿菌幾乎都消耗盡,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發酵維持腸道溫和環境,可以抑制過度細菌生長,脂肪攝取(尤其針對飽和脂肪)將會影響到腸道PH

 

魚類對於腸道菌叢健康呈現一致性,主因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輕發炎代謝產物且增加抗發炎物質,相反一般高油脂都是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身體發炎因子。速食文化中的加工肉品、飲料及糖類與腸道壞菌有正相關,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及低纖維的營養素比例確實造成腸道發炎問題

 

過去的研究告訴我們

  1. 西方或較差的飲食會造成腸道發炎及免疫相關問題
  2. 飲食中食物量、內容及時間安排都影響著腸道的微生物組成
  3. 代謝異常、代謝產物轉移及微生物改變會過度引起免疫反應
  4. 許多研究專注力在抗發炎方面
     

本研究新發現

  1. 飲食和腸道微生物具有關聯性
  2. 加工後的動物性製品、酒精及糖會造成腸道發炎
  3. 植物為主食物在腸道促進微生物產生短鏈脂肪酸,代謝產物多醣體類可降低病菌
     

未來影響

  1. 豐富的飲食可調節腸道菌群,例如:蔬菜、豆類、穀類、堅果和魚類,植物性相較動物性食物高,可預防腸道發炎相關疾病
  2. 「全」食物為基礎,飲食模式與營養協同作用可以增加腸道抗發炎能力
  3.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多酚可以增加短鏈脂肪酸的量
  4. 植物取代動物蛋白質可影響微生物途徑具有減少腸道發炎的潛力

 

 

參考文獻:

Laura A Bolte., et al. Gut. 2021 Apr 2;gutjnl-2020-322670. .Long-term dietary patterns are associated with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features of the gut microbiome.

arrow
arrow

    黃韋堯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